冯某在退休那一年,曾满怀期待地对同事说:“终于可以轻松一点了,不用提心吊胆担心保密问题了。”谁也没想到,仅仅两年之后,他却在法庭上低头认罪,承担六年刑期的法律后果。
他的问题出在哪里?并不是能力不强,也不是曾经做得不好,而是他对保密责任的认识太浅、对制度的敬畏太弱。
退下岗位并不等于卸下责任。国家设立脱密期,不是对个人自由的打压,而是为了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,防止信息随人员流动而“无痕泄露”。涉密信息,不是随着你的辞职函一起终止的。你一旦知悉,就要终身保密。
可在现实中,个别人却把脱密期当成“走走过场”。有的人脱密期内出国旅游,事先不申报;有的离职后继续跳槽到竞争企业,甚至主动传播原单位信息;还有的,像冯某一样,认为“退休了不怕了”,在金钱诱惑面前渐渐动摇。
这正是当前保密教育面临的最大难点:如何让“曾经的涉密人员”持续保持警惕。不论出于什么原因,信息泄露一旦发生,带来的不只是个人的代价,更可能造成系统性损害,国家利益受损、行业安全受威胁。
对此,必须重视“离职前最后一课”,把保密责任作为一种职业余波长期延续下去。除了单位要加强脱密制度执行外,个人也要主动加强学习。通过专业平台接受再教育,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。
如您或您单位需要定制离职人员保密管理解决方案、培训讲座或在线课程对接,请联系康凯杰老师13718605588,或拨打服务电话010-87562232。不要等到后悔时,才意识到那一念之差所带来的代价,远远超过了想象。